《騎鯨之旅》談親子共讀(6)

編輯:xiangmengjie | 出處: 媽媽網

  《第五個》

  作者:(德)恩斯特·楊德爾 文  (德)諾爾曼?榮格?圖·

  譯者:三禾

  出版社:南海出版公司


《第五個》

  在我害怕的時候,我最反感別人對我說:“不許怕!”“這根本沒什么好怕的!”我會不可抑制地感到更害怕,且在害怕的情緒中倍感孤單。

  大多數人也和我一樣吧。因此,那些能說服大眾克服和超越恐懼的人/物顯得很有力量。對嬰幼兒來說,《第五個》也是這樣一本“有力量”的繪本。

  一群小玩具在黑漆漆透著燈光的小屋子前列隊坐著,一只輪著一只走進小屋去--再走出來,斷了鼻子的小木偶排在最后,懷著越來越忐忑和孤獨的心情,等待著自己未知的命運。對孩子而言,這樣的故事不啻于為他們量身訂制的“懸疑大片”了吧。

  小屋子里究竟有什么?小木偶的命運會怎樣?當繪本翻到最后一頁,圖畫視角像鏡頭一樣有了偏移,我們順著小木偶的目光,看到小屋子里站著一位笑瞇瞇的、為玩具們療傷的大夫,一切才恍然大悟。

  孩子們向來以感性為主導認識世界。在他們心中,疾病的痛苦比起在陌生又冰冷的醫(yī)院接受各種莫測的診斷所帶來的痛苦,要小得多吧。不,不僅是看病,所有陌生、無法自主的命運,都是柔弱的孩子們心中最大的恐怖。

  這本書的魔法,不在于鼓勵孩子“不要害怕”,而僅僅是向孩子描繪“你害怕的是什么”。然而,對孩子而言,千百次描繪“害怕”本身,已使“害怕”顯得不那么陌生、不那么超乎想象。這是最大的寬慰和加持。

  米尼和許多孩子一樣,一遍一遍沉著臉、緊握著我的手、提心吊膽地看這本繪本,直到最后一頁,驟然放下心來,仰頭沖我笑起來。

  真好。孩子需要你直言相告,以接受這個世界最難以忍受的那一部分。

  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