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7年前,突如其來的一場意外,讓彭偉慶的智力停留在了1歲多。為防兒子自我傷害,母親彭外妹含淚將兒子養(yǎng)在鐵籠中,不離不棄照顧至今。多少年過去,世界變化很大,但在彭外妹眼里,似乎一切都沒有變化,只是兒子和自己年紀越來越大。如今,80歲的她最擔心的是自己百年之后,誰來照顧兒子。
只有母親喂飯時,他才不搶勺、不吆喝
整個吃飯過程,偉慶雙眼一直盯著母親,視線從沒移開
昨天上午10點半,鄭州國棉一廠社區(qū)西二街8號家屬樓內(nèi),一位母親正安靜坐著,旁邊籠子里的兒子安詳?shù)厮X。母親叫彭外妹,今年已80歲,兒子叫彭偉慶,也已48歲。見到記者,彭外妹扶著墻從里屋走出,坐到客廳陳舊的沙發(fā)上,“兒子不會說話,我們兩個人都跟啞巴一樣”。
房子不大,彭外妹一間,兒子一間,但彭外妹待在兒子房間的時間更多。百米外的一條鬧市街,彭外妹一個月也難得去一次。彭偉慶睡覺的籠子,更像是大號嬰兒床,高約1.7米,長約1.5米,安有4個輪子,上面沒有頂,底部鋪著棉毯和枕頭。
濃濃的胡須昭示著偉慶的年齡,可他的行為舉止更像個孩子。他身上套著圍裙,是母親怕他吃飯時弄臟衣服;胳膊上纏著毛巾,是因為他愛含手指,口水常流到袖口里,母親擔心他涼;腳上套著紅毛線織的鞋子,是二姐彭秀榮做的,既不受凍也方便出來活動。
中午時分,偉慶醒來后開始嚷嚷。彭外妹起身,“他餓了”。她從廚房端出一碗湯面條,撒上一勺白糖拌勻,“他離不了糖,愛吃甜的”。偉慶坐起身子,透過欄桿,彭外妹把勺子遞到他嘴邊,他張開嘴,一勺一口。不到10分鐘,面條吃了個精光,母親拿過毛巾擦了擦偉慶的嘴,偉慶打了個飽嗝。整個吃飯過程,偉慶雙眼一直盯著母親,視線從沒移開。
彭外妹說,偉慶只讓母親喂飯,就是姐姐來喂,他也不張口,甚至會搶勺子,大聲吆喝。
如今,彭外妹眼睛早已花了,兒子照顧了47年也沒“長大”,她從未聽過兒子叫過一聲媽。
幼年一場病,他的智力停留在1歲多
為防其自傷,家人將其置于籠中已40多年
不會說話,沒有自控能力,彭偉慶的智力一直停留在1歲多—1966年9月,偉慶得了大腦炎,在醫(yī)院治了10多天才從昏迷中醒來,但患上了后遺癥和癲癇,“不認人,不知道吃喝,大小便也沒感覺”。沒有了自控能力,偉慶常被小刀、玻璃割傷,走路也會摔倒、磕破頭。彭外妹心疼又無奈,為保護兒子,家人托木匠做了一個類似嬰兒床的木籠子。隨著年齡增長,偉慶個頭變大,他們又焊了一個鐵籠子?,F(xiàn)在的籠子是1981年家人從舊貨市場買來鋼材焊成的。
偉慶自病后就成了一家人生活的中心。偉慶有3個姐姐,她們輪著照看弟弟,上學一般只上主課,而彭外妹為了照顧兒子,也主動上起夜班。家里錢都花在了偉慶身上,姐妹們穿的衣服都是鄰居給的。三姐妹成家后,偉慶主要由父母照顧。
彭偉慶的父親是歸國華僑,早年在馬來西亞,1953年回到河南,2002年去世,臨終前,最不放心的就是這個兒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