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宮頸炎臨床表現(xiàn)和治療原則

編輯:qiujingwen | 出處: 鳳凰網(wǎng)

  2、宮頸糜爛:宮頸外口周圍紅色區(qū)與正常粘膜間有清楚的界限,表面光滑或呈顆粒及乳頭狀。涂碘溶液不著色,按糜爛大小分:

  輕度糜爛(Ⅰ度):糜爛面小于整個(gè)宮頸面積的1/3;中度糜爛(Ⅱ度):糜爛面占宮頸1/3-2/3;重度糜爛(Ⅲ度):糜爛面大于宮頸的2/3。

  3、宮頸息肉:宮頸外口有單個(gè)或多個(gè)帶蒂鮮紅色息肉,蒂多與宮頸管相連,表面光滑,易出血。

  4、宮頸納氏囊腫:宮頸表面有散在的小囊腫,多呈白色,常伴有宮頸糜爛。

  5、涂片或活檢除外惡變


慢性宮頸炎的概述和治療原則

  治療原則

  1、治療前應(yīng)先作宮頸刮片,排除早期宮頸癌,以免將早期癌誤認(rèn)為炎癥而延誤治療。

  2、局部物理治療為主,使糜爛面柱狀上皮壞死,脫落后,為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。可用下列方法:電熨、冷凍、激光、光療治療等。

  3、手術(shù)治療:久治不愈的宮頸糜爛或?qū)m頸刮片懷疑癌者,可作宮頸錐切。

  4、宮頸息肉的治療:摘除息肉并送病理檢查,創(chuàng)面用10%硝酸銀溶液涂沫。電灼或冷凍止血。

  5、宮頸納氏囊腫:局部消毒后,用針刺破囊腫,擠出內(nèi)容物,后用電熨、冷凍、激光、光熱治療處理創(chuàng)面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