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芪粥的做法

【導讀】黃芪,又名北芪、綿黃芪、炙黃芪、生黃芪,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芪和內(nèi)蒙黃芪的根,黃芪可烹制成黃芪粥,不過大家知道黃芪粥的做法嗎?

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,是人們熟知的補氣藥中醫(yī)認為黃芪性味甘、微溫,入脾、肺經(jīng),有補氣升陽,固表止汗,利水消腫,托毒生肌之功,不過大家知道黃芪粥的做法是什么嗎?下面媽媽網(wǎng)百科就來告訴大家黃芪粥的做法吧!

原料:黃芪、大米。

做法:

1、取大約30克黃芪,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時,連水一起燒開,中火煮30分鐘,將藥汁潷用。

2、再加等量的清水燒開后煮15分鐘,再次潷出藥汁。

3、將煮過的黃芪藥渣撈出扔掉。將三次煮的藥汁放在一起,放入約100克的大米,煮成稀粥即成。

黃芪粥提氣作用很強,最適宜早上喝,喝完之后,一整天都會精神十足。這個粥方中,黃芪的用量不多,配上大米,很平和,屬于平補,在暑濕重的季節(jié)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點。

氣弱體虛的朋友,在三伏期間堅持每天喝黃芪粥,能夠提升中氣,增強免疫力,到了秋冬就不容易生病了。

溫馨提示:

做黃芪粥,要注意黃芪本身是不能吃下去的,要把黃芪通過中藥的“三煎三煮”方法熬成藥汁,用這個藥汁加大米煮粥。

大家知道黃芪粥的功效是什么嗎?黃芪味甘甜,略帶豆腥氣,但并不令人難受,故常用來制藥粥。黃芪也是一種補氣藥,它擅長補肺氣、助脾氣、有較好的滋補強壯作用,下面媽媽網(wǎng)百科就來為大家介紹黃芪粥的功效吧!

三伏天暑濕傷氣,用黃芪進補正當其時,伏天太熱,常使人感覺懶洋洋的,不想多說多動,有的人身體發(fā)重、頭腦昏沉、出汗多、手腳發(fā)熱,還有的人雙腿浮腫、便秘等等,這些癥狀正需要黃芪的藥力來化解。

黃芪粥是補虛的,實證不宜;體虛、中氣不足、中老年人、大病初愈、手術后、放化療后的病人可以多吃。陰虛陽亢者、有表邪者則不宜;比如如果你今天受涼了,感受了風寒,那就是有表邪,那么這兩天就不要喝黃芪粥。

黃芪粥,古已有之;在蘇軾的詩中,就曾提到過他在大病初愈時喝黃芪粥的事情。那年他三十九歲,謫居密州,當時“齋居臥病禁煙前,辜負名花已一年”,故用“黃耆煮粥薦春盤”,這是用黃芪粥來補養(yǎng)病后虛弱的身體。

黃芪是名貴中藥材,根據(jù)藥典記載有補氣固表、利尿之功效,民間還有冬令取黃芪配成滋補強身之食品的習慣,黃芪可以烹制成藥粥,以至于強身健體,然而大家知道黃芪粥怎么做好吃嗎?下面媽媽網(wǎng)百科就來為大家介紹黃芪粥怎么做好吃吧!

原料:黃芪、小米、花豆、大米、水各適量。

做法:

1、準備好黃芪、大米、小米、花豆。

2、把花豆、大米用水浸泡約10小時。

3、把黃芪也放入水中浸泡。

4、鍋中入水,加入黃芪。

5、再加入大米、小米、花豆;蓋上蓋煮2個小時即可。

黃芪,又稱北芪或北蓍,亦作黃耆或黃蓍,常用中藥之一,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,主產(chǎn)于中國的內(nèi)蒙古、山西、黑龍江等地。

黃芪具有補氣固表,利尿托毒,排膿,斂瘡生肌的功效。用于氣虛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氣下陷,久瀉脫肛,便血崩漏,表虛自汗,癰疽難潰,久潰不斂,血虛萎黃,內(nèi)熱消渴。

溫馨提示:食用黃芪粥需挑出黃芪,黃芪不可食用。

藥理研究表明,黃芪富含糖類、膽堿、葉酸及氨基酸等,能興奮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,增強網(wǎng)狀內(nèi)皮系統(tǒng)功能,提高抗病能力,不過大家知道黃芪粥的宜忌人群是哪些嗎?下面媽媽網(wǎng)百科就來告訴大家黃芪粥的宜忌人群吧!

黃芪粥的適宜人群:

1、體質虛弱、經(jīng)常熬夜的人群均可食用。

2、中氣不足、中老年人可食用,并且中老年朋友經(jīng)常食用黃芪粥有助有身體的自我修復。

3、大病初愈、手術后、放化療后的病人可以多吃,可補元氣。

4、大多數(shù)肥胖的人,都有氣虛的表現(xiàn)。對于這些體虛而又肥胖的朋友來說,喝黃芪粥補氣再好不過了。身體的贅肉都是代謝不掉的廢物堆積而成,喝了黃芪粥,人體的運化功能增強,贅肉自然沒有存身之地了。

黃芪粥的禁忌人群:

1、不適合體格健壯的人保健。

2、感冒發(fā)燒、咽喉紅痛者,大便干燥,不宜使用。

3、病人多怒,脾氣急躁,肝火大者勿服。

4、高血壓慎服,高血壓多數(shù)都是肝陽上亢,服用黃芪會加重。網(wǎng)上說黃芪可以治療高血壓,那是特定的情況,中醫(yī)辨證屬于黃芪適應的證型才可以,自己保健不適合。

在黃芪粥方中,黃芪的用量不多,配上大米很平和,屬于平補,在暑濕重的季節(jié)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點,然而好的黃芪粥要有好的材料才能烹制成,接下面媽媽網(wǎng)百科就來告訴大家黃芪粥的食材選購方法吧!

黃芪直根圓柱形、有的有分枝,上端較粗,長30~90厘米,直徑1~3.5厘米,表面縱皺色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,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,硬而韌有粉性,皮部黃白較疏松;木部菊花紋理狀,氣似豆腥味微甜。

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狀,黑褐色或呈空洞;氣微,味微甜,嚼之微有豆腥味。質量以根條粗長、菊花心鮮明、空洞小、破皮少者為佳;紅芪以皮色紅潤、根條均勻、堅實、粉性足者為佳。規(guī)格一般按粗細、長短分為三個等級。

紅芪為野生,根呈圓柱形,大多為直條狀,少有分枝,上端略粗,下端漸細,長10~50cm,直徑0.6~2cm;表面灰紅棕色,具縱皺紋及少數(shù)支根痕,栓皮易脫落而露出淡黃色的皮部及纖維。

皮孔橫長,色淺,黃色或暗黃色,略突出;質硬而韌,不易折斷,斷面顯纖維性并顯粉性;橫切面皮部黃白色約占半徑1/2~1/3,形成層淡棕色,木質部淡黃棕色具放射狀紋理;氣微,味甜,嚼之有豆腥味。

特征可概括為:紅芪單根圓柱形,上粗下細色紅棕;質硬而韌富粉性,皮部黃白較疏松;氣微味甜豆腥味,補氣固表治疽癰。

* 本文所涉及醫(yī)學部分,僅供閱讀參考。如有不適,建議立即就醫(yī),以線下面診醫(yī)學診斷、治療為準。
查一查能不能吃
食物分類
  • ??
  • 選擇食物分類
  • 五谷雜糧
  • 食物加工篇
  • 蔬菜/食用菌
  • 肉禽蛋/野味
  • 水果
  • 水產(chǎn)品/海鮮
  • 調味品
  • 飲品/飲料
  • 零食/小吃
  • 豆/乳/奶制品
  • 干果
  • 補品
  • 草藥
適用人群
  • ??
  • 選擇適用人群
  • 不限
  • 孕婦
  • 產(chǎn)婦
  • 哺乳期
  • 嬰兒
能不能吃
  • ??
  • 能不能吃
  • 不限
  • 能吃
  • 慎吃
  • 不能吃
查看結果
  • 索引
  • 黃芪粥的做法
  • 黃芪粥的功效
  • 黃芪粥怎么做好吃
  • 黃芪粥的宜忌人群
  • 黃芪粥的食材選購
  • 相關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