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奶粉 古代嬰兒吃什么長大

編輯:靜渝

  【媽媽網(wǎng)特稿】現(xiàn)在年輕的媽媽育兒方法都非常講究,凡是寶寶用的,吃的,穿的都要經(jīng)過一番研究,有些甚至不是名牌不用。不過這樣沒有見得寶寶長得特別健康,想想以前古代的媽媽們,就說吃的,估計奶粉是什么她們也不知道,為何還能把孩子養(yǎng)得那么健壯呢?有哪些地方是值得現(xiàn)代的媽媽去借鑒的呢?

 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,奶粉已悄然成為寶寶不可或缺的口糧,為給孩子尋求一口放心奶,不少父母甚至還會遠涉重洋買遍全球。你是否也開始好奇,在那些沒有奶粉的年代,古代的孩子是如何喂養(yǎng)長大的呢?

  吃奶應該是哺乳動物的本能。沒錯,人類就是高級的哺乳動物,所以從幾千幾萬年以前,人類應該就是喝奶長大的——喝母乳。所以幾乎是毫無懸念的,在沒有嬰兒配方奶粉的年代,只要是有媽媽哺乳的,古代嬰兒基本都是喝母乳長大的。當然,如果母乳不足,當然也會尋覓一些替代品啦。


母乳是生存的王道

  1、母乳喂養(yǎng),生存王道

  即便如今有牛奶,有奶粉,我們?nèi)栽诔珜溉槲桂B(yǎng)。因為母乳是世界上最適合新生兒的食物,它的營養(yǎng)安全注定不可復制,無可取代。尤其是在物資不充裕的古代,媽媽們能夠盡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,也就是母乳了。以前的身體好的孩子,大都是母乳喂養(yǎng)時間較長的孩子;吃不到母乳的孩子,動輒體弱多病,甚至更悲劇的還會不幸早夭。

  多年以來代代傳承與更新的喂養(yǎng)經(jīng)驗也讓母乳喂養(yǎng)成了一個比較系統(tǒng)的學問,而實際上,在我國古代,母乳喂養(yǎng)的方法、哺喂量都早有系統(tǒng)的理論了。

  比如,《外臺秘要·卷三十五》中就提到,“兒生十日,始哺如棗核,二十日倍之;五十日如彈丸;百日如棗。若乳汁少,不得依此法,當用意少少增之。兒若早哺之及多者,令兒頭面身體喜生瘡,愈而復發(fā),令兒尪弱難長?!?/p>

  這里講到了喂奶量,說小孩生下來第10天,才吃棗核大的奶量;第20天,奶量增加一倍;第50天,是彈丸大的量;到100天的時候,才像棗子那么多。(怎么感覺還是好少,能不能吃飽呢,好擔心呢……)

  這里說,如果奶水不夠,就可以不強求按上面的量,但必須注意慢慢增加哺乳量。如果沒有按照上面說的量,過早或過多哺乳,會讓孩子容易長瘡,(就算好了還會反復再長的),甚至還會讓新生兒體弱多病,難以健康成長。

分享到: